“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時間:2009-01-02作者:文章來源:伟德官网手机版浏覽:2246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20002月,江澤民同志在廣東考察時,首次提出了“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強調指出,“總結我們黨七十多年的曆史,可以得出一個重要的結論,這就是:我們黨所以赢得人民的擁護,是因為我們黨在革命、建設、改革的各個曆史時期,總是代表着中國先進生産力的發展要求,代表着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着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通過制定正确的路線方針政策,為實現國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奮鬥。在新的曆史條件下,我們黨如何更好地做到這‘三個代表’,是一個需要全黨同志特别是黨的高級幹部深刻思考的重大課題。”

 

  20005月,江澤民同志在江蘇、浙江、上海考察工作時再次強調,始終做到“三個代表”,是我們黨的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力量之源。

 

  200010月,在黨的十五屆五中全會上,江澤民總書記指出:“我們開展的各項工作,都要貫徹落實‘三個代表’的要求,看看我們所采取的措施、所做的工作,是不是符合‘三個代表’的要求,符合的就毫不動搖地堅持,不符合的就勇于實事求是地糾正。”

 

  在慶祝建黨80周年大會上,江澤民總書記從曆史發展規律和時代進步要求的高度,對“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學内涵作了全面、深入的闡述。指出,“我們黨要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産力的發展要求,就是黨的理論、路線、綱領、方針、政策和各項工作,必須努力符合生産力發展的規律,體現不斷推動社會生産力的解放和發展的要求,尤其要體現推動先進生産力發展的要求,通過發展生産力不斷提高人民群衆的生活水平。”“我們黨要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就是黨的理論、路線、綱領、方針、政策和各項工作,必須努力體現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衆的社會主義文化的要求,促進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的不斷提高,為我國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我們黨要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黨的理論、路線、綱領、方針、政策和各項工作,必須堅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出發點和歸宿,充分發揮人民群衆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在社會不斷發展進步的基礎上,使人民群衆不斷獲得切實的經濟、政治、文化利益。”

 

  繼“七一”講話之後,2002531日,江澤民同志在中央黨校省部級幹部進修班畢業典禮上發表了重要講話。他說:“‘三個代表’同馬克思列甯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一脈相承,反映了當代世界和中國的發展變化對黨和國家工作的新要求。‘三個代表’是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推進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的強大理論武器。”貫徹“三個代表”的根本要求“關鍵在堅持與時俱進,核心在保持黨的先進性,本質在堅持執政為民。”具體而言,要做到“四個必須”,即“必須使全黨始終保持與時俱進的精神狀态,不斷開拓馬克思主義理論發展的新境界;必須把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不斷開創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必須最廣泛最充分地調動一切積極因素,不斷為中華民族偉大複興增添新力量;必須以改革的精神推進黨的建設,不斷為黨的肌體注入新活力。”

 

  江澤民同志在黨的十六大政治報告中繼續明确提出,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必須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堅持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這一思想是對馬克思列甯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的繼承和發展,反映了當代世界和中國的發展變化對黨和國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推進我國社會主義自我完善和發展的強大理論武器,是全黨集體智慧的結晶,是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這一思想也是在科學判斷黨的曆史方位的基礎上提出來的,是在世紀交替的重要曆史時刻,中國共産黨人基于對國内外形勢、黨肩負的任務和我黨自身建設實際情況的科學分析和把握,從事關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高度作出的戰略思考,也是我黨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總結《共産黨宣言》發表150多年來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曆史經驗,總結我黨成立近80年來的曆史經驗所作出的科學論斷。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内涵

代表中國先進生産力的發展要求。

 

  這是由黨的根本性質所決定的。生産力是社會生産方式中最革命、最活躍的因素,也是人類社會發展最終的決定力量。當今世界各種力量的競争說到底還是包括經濟實力、科技實力、民族凝聚力在内的綜合國力的競争。建國50多年來,特别是改革開放20多年來,中國的生産力有了較快發展,但總體水平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很大差距。無論是要在未來的科技競争中争取一個更加主動、有利的地位,還是要解決當前中國經濟、社會的各種矛盾,都需要大力發展生産力,把中國的經濟搞上去。中國共産黨建黨80多年來所作的一切鬥争就是為了解放和發展生産力。要立足中國現實,順應時代潮流,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把發展生産力作為我們黨的根本任務。

 

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

 

  社會主義社會是全面發展、全面進步的社會。隻有經濟、政治、文化協調發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都搞好,才是真正的社會主義。中國共産黨隻有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大力發展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才能實現我們的目标。在當代中國,發展先進文化,就是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衆的文化。社會主義文化的根本任務是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公民。我們必須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牢牢把握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特别是要和那些反馬克思主義的錯誤思想進行鬥争。同時也必須認識到,馬克思主義是一個發展的科學,不能把它當成僵硬的教條,必須不斷總結人們在實踐中産生的新經驗和新認識,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

 

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我們黨從成立時起就确立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80多年來,我們之所以能夠取得革命和建設的成功,主要是代表了廣大人民群衆的利益,能夠團結廣大人民為自身利益而鬥争。在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條件下,我們黨必須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加強調為廣大人民的利益而奮鬥。我們黨的最大政治優勢是密切聯系群衆,黨執政後的最大危險就是脫離群衆。我們制訂的路線、方針、政策,必須把是不是符合最廣大人民群衆的根本利益作為最高的衡量标準,以人民滿意不滿意、贊成不贊成作為我們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我們的幹部要堅持從群衆中來到群衆中去的工作路線和思想作風,關心群衆疾苦,傾聽群衆呼聲,維護群衆利益。黨的幹部,特别是各級領導幹部,要廉潔自律,和群衆同甘共苦。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必須堅持黨的群衆路線,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把實現人民群衆的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要認真研究我國新形勢下群衆工作的新特點,把加強和改進群衆工作貫徹到黨的建設和政權建設的各項工作中去。

 

“三個代表”是相互聯系、相互促進的,是一個統一的整體。

 

  這種統一不僅僅是理論邏輯上的統一,而且是實踐中的統一。發展先進的生産力,是發展先進文化,實現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礎條件。同時,發展先進生産力,又離不開思想道德和教育科學等文化,思想文化水平的高低,直接關系到勞動者的素質。發展先進生産力與先進文化同廣大人民群衆的關系,也是如此。人民群衆是先進生産力和先進文化的創造主體,也是實現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同時,不斷發展先進生産力和先進文化,歸根到底都是為了滿足人民群衆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的需要,不斷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正如江澤民所指出的:“全黨同志一定要堅持把全面落實‘三個代表’要求,統一于黨的建設的各個方面,統一于黨領導人民進行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全過程。”

 

  總之,“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發展的、前進的。全黨必須在思想上不斷有新解放,理論上不斷有新發展,實踐上不斷有新創造,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貫徹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各個領域,體現在黨的建設的各個方面,使我們黨始終與時代發展同步伐,與人民群衆共命運。
Baidu
sogou